邱永培 官方网站

http://qiuyongpei.zxart.cn/

邱永培

邱永培

粉丝:136122

作品总数:115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邱永培(路妥、有丘)1977年福建泉州1999年毕业于集美师专美术系1999-2003年为中学美术教师200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,中国画研究生,获文学硕士学位。2006年至今任教于华侨大学美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留言板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议价

国 画:议价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议价

拍卖新高:未提供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笔墨无俗韵,性本爱天真——谈画家邱永培的艺术风格

 

/ 王冬松

 

我和永培兄最初因同事关系而相识,后来又因志趣相投而逐渐深交,现在已是无话不谈的老友了。《易经》有云: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,我和永培兄最大的共同之处莫过于两人有着相似的癖好,即都喜旧厌新,对古董、古籍之类的“古物”颇有些兴趣。

 

授课之余,也就不免常谈此类的话题,更曾多次一起外出觅古、淘宝、访友、问贤,良多同行之乐。这种在现代都市文明背景下的文化追寻,一方面带有几分穿越色彩,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对艺术文脉的追踪,以及对生命本体的叩问。

 


 

邱永培 | 《凝固的乐园》 | 纸本设色 | 144x122cm | 2011年

 

永培兄除了对艺术收藏的热爱,还对古典乐器的弹奏甚至制作都有深入地研究,古典吉他、琵琶(南北)、古琴、二胡、洞箫、笛子、口琴正如与他的艺术创作一样,均发自天性,源于真情,而且刻骨铭心。

 

永培兄在高校教授的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课程,这是他的主业和本行,这一本行与他作为兴趣的艺术收藏相互浸淫,相互渗透,几十年来,二者早已变得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不可分割。这也为其绘画创作注入一种独特的艺术品质,即古典艺术的内在精髓以及民族艺术的传统情怀,经常在他的笔墨语言中得到生动呈现,而且显得浑然天成。

 
 

邱永培 | 《美人醉》 | 纸本设色 | 136x68cm | 2010年

 

绘画创作是一种艺术行为,艺术收藏是一种人生态度,二者均建立在永培兄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由衷热爱之上。这种热爱持久而浓烈、丰富且深刻,以至于成为他生命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

 

除了绘画书法这“一而二”“二而一”的本业之外。他还热衷于宗教造像、金石文字、漆器木雕、织绣印染以及各种形态的民间手工艺品,尤其是带有闽南地域风格的传统艺术作品。难能可贵的是,他又非常善于将对不同种类艺术的理解与感悟加以融会贯通,提炼出灵感和创意,并渗透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去,而且往往融合的非常完美,能够轻松做到羚羊挂角、无迹可寻。

 

我想正是他对古典艺术深刻而执著的热爱,才能轻车熟路地做到触类旁通,完成跨界创作,而其绘画格调也变得非同寻常,不落俗套。

 


 

邱永培 | 《一起来》 | 纸本设色 | 187x180cm | 2012年

 

与大部分画家的创作思路都不太相同的是,永培兄的绘画带有很强的专注性和研究性。有时候与其说他是绘画创作,不如说是在进行一项艺术工程更为准确。在没有充分准备和十足把握的情况下,他绝不会轻易下笔。经常听他说作品创作的构思立意是关键的,首先要先能感动自己,才能感动观众。一幅作品在画前花的时间比作画本身多得多,短则数周,长则数年。他的每一幅画都要经过详细的构思、缜密的安排,待到胸有成竹,方形诸笔墨、托诸绢素。

 

诸多作品,如:《久别的团圆》、《花开花落》系列、《光阴故事》、《无上清凉》、《一起来》、《货郎图》、《归途》等,这些作品前期构思酝酿甚久。画面中的每一个形象的造型均建立在现实写生的基础之上,个别主题形象的造型更是反复雕琢,大有吟安一个字,捻断数茎须之势。这种扎根生活务求真实的创作思想,在宋代绘画中曾经达到高峰,元代以后就很少见到了。


 

 

邱永培 | 《光阴故事》 | 纸本设色 | 180x97cm | 2011年

 

而在节奏如此飞快的当代社会,永培兄依然能做到坚持以高度严谨的理性精神进行艺术创作,毫不夸张的说,是具有历史超越性的。由此,他的每幅绘画也基本都是呕心之作。

 

我有时开玩笑说,你干嘛不卖点画,这样也可以更好地玩艺术收藏。他说我的绘画创作都是发自肺腑,为市场的艺术很难为真正的艺术。这是对自己负责,更是对喜欢你作品的藏友们负责。其对艺术的虔诚与敬畏之心,由此亦可见一斑。

 


 

邱永培 | 《归途》 | 纸本设色 | 205cmx97cm | 2015年

 

虽然对古典艺术非常痴情,但永培兄并不刻意摹古,也没有忽视中国绘画的现代语境而是尽可能做到古为今用”、“以今释古”、“借古开今。他一方面在努力发掘传统艺术中有可能隐含的现代元素,另一方面又积极探索如何将现代意识注入传统绘画的类型之中,尽可能弥合时空的差异,并找到那个精神的结合点。如其人物画作品,在相对严谨的现代人物造型基础之上,尽可能发挥传统笔墨的“意趣”,同时又大胆跳出传统文人画的赋色窠臼,尝试将壁画、民间美术乃至外来艺术的色彩结构统统“拿来”,经过自己的艺术选择和加工后再将其融入画面,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色彩结构,这种色彩结构超越了“墨分五色”或“五色兼备”的传统色彩观,同时又兼具有时代风格和传统精髓。

 


 

邱永培 | 《花开花落》 | 纸本设色 | 144x122cm | 2008年

 

因此,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很多基本面上,永培兄一直在不断寻找一条继承与创新之路。一方面是在坚守传统绘画的一些核心价值,诸如书法的用笔、文学的叙事、哲学的意境等等;另一方面又在艺术题材和艺术语言上积极探索新的拓展空间,尝试将西方绘画的部分语言融入传统画面之中。这种探索是不断回到艺术原点又不断返回艺术当下的过程,是一个反复历练、循环上升的艺术磨炼过程。永培兄已经在这条路上慢慢走出自己的明朗风格,我们可以在其画面中见到一种“灵动的用笔、文人的趣味、精致的细节,以及充沛的情感。”

 

我们相信,假以时岁,永培兄的画作必将更加炉火纯青,自成一家,乃至垂范后世。

 


 

邱永培 | 《久别的团圆》 | 纸本设色 | 187cmx97cm | 2010年

 

 

 

作者简介

王冬松,江苏丰县人,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,香港中文大学艺术哲学博士,现为华侨大学美术学院教师、硕士生导师,泉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,泉州市创意产业协会专家会员。先后师从蒋天枢高徒林冠夫先生、饶宗颐高足唐锦腾先生,主要从事中外美术史与美术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,在《美术研究》、《装饰》、《美术与设计》、《艺术探索》、《史林》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,译有学术专著《马奈的现代主义》一部。